第782章 张郃高览降曹(1/ 2)
“吕翔战死?王门降敌?我幽州骑军全军覆没了?”
第二天午后,迟迟等不到劫营斩首行动的部队回来,心中早就生出不祥预感的袁熙,总算是确认了这个噩耗。
噩耗是少数溃散逃回来的袁军骑兵带来的,毕竟是黑夜之中作战,张飞也无法确保彻底全歼。
六千骑兵杀伤千余、俘虏四五千,留下几百个数量级的漏网之鱼,很正常。
到了这一刻,袁熙才彻底意识到,张飞之前为什么看上去那么散漫,打到涿郡之后就止步不前。
也没任何想要越过蓟县所在的广阳郡,先去把渔阳郡甚至右北平给圈地占领的意思,就是只围住蓟县的西侧一半,对蓟县以东土地似乎暂无兴趣。
张飞这是故意勾引你觉得东边的三个郡还有救,想给袁熙机会把主力从蓟县撤出更多、确保东部后方领土。而袁熙只要出城多少,张飞就有把握分割歼灭多少,从而降低最后对蓟城攻坚的难度。
到了这一刻,袁熙才算是理解了当年公孙瓒死前的窘境:自守易京楼,而外部诸郡将领但有被袁绍围困者,皆不可分兵救援,要指望各将自行死战。
公孙瓒的这个决策,当年导致他麾下外围将领纷纷投降袁绍,王门当时也是这么投降袁绍的。
可现在看来,公孙瓒有得选么?如果他分兵救援,离开易京楼要塞的部队,就是出去多少被吃掉多少,最后连易京楼的守军都不够了。
今天,把易京楼这个地名和蓟县对调一下,不就是完美复刻了当年的局面么。
袁熙无解。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,什么策略都没用。
偏偏这个决策的过程中,袁熙还不能怪任何人,这是他自己作出的,不是刘晔作出的,刘晔还帮他排查了几个重要疑点,然后才放内应来见他。
只可惜,哪怕解释了刘晔提醒的那几个疑点后,他的决策依然错误了。
最后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的尝试,就这样被扼杀。最后只剩下等别人,等外力,等大哥和曹操。
现在的袁熙还不知道,他等的大哥和曹操的支援,也永远到不了易水,到不了蓟县。要是知道,他恐怕会更加绝望。
那天以后,袁熙开始减少巡视防务,渐渐也开始酗酒沉沦。两天之后,随着张飞的包围网再次收紧,眼看就没有突围的机会了,袁熙还等到了另一条每况愈下的噩耗:
之前跟吕翔一起撤退到蓟县的高干,他的表哥。居然偷偷利用自己的权限,调走了对张飞斩首行动那一夜里、逃回来的数百残余骑兵的马匹,分配给高干自己的亲兵。
然后,高干就带了五百军官、亲卫、幕僚,出东门突围逃离了蓟县,转道右北平徐无,沿途搜集士卒马匹,出长城想要投奔鲜卑拓跋力微。
高干心里很清楚,陆路南下回冀州会很危险,而且冀州的局势也是瞬息万变,听说就在最近这几天,袁尚的局面似乎也出现了新的崩盘。
所以,高干有一种类似于谯周的朴素心里:再辱之耻,何如一辱?
不管投袁尚袁谭,都不是长久之计。袁谭看似比袁尚风光一点,估计也很快就是曹操的傀儡了,去那儿不知道要当几姓家奴呢。
还是一步到位,直接投靠鲜卑吧。
至少鲜卑不介入中原争霸,不会被反复洗。
估计刘备在一统天下之前,也不会忙着对鲜卑下毒手,估计可以多过几年安稳日子。
……
高干判断袁尚时日无多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因为就在袁熙被张飞的绞索渐渐绞紧的过程中,袁熙之前遣使冒死送信、向袁谭表示臣服和求援的姿态,也确实起到了作用。
袁熙是在派出吕翔、王门白给之前七八天,派出使者经由易京、泉州,沿着渤海郡南下,水陆交替给袁谭送的信。
求救使者到袁谭那儿、再转达到曹操面前时,袁熙也还没白给呢。
这个信息,着实让袁谭大喜,也立刻跟曹操商议如何救二弟,接收二弟的地盘。
毕竟袁熙的表态,是直接把幽州地盘都献给袁谭了,既然是自己的东西,没道理不努力去挽救。
而且稍微懂点军事地理的都知道,幽州相比于冀州是形胜之地,哪怕幽州很穷,人口钱粮稀少,可是有燕山易水之险。
幽州在敌人手上,冀州就是无险可守之状。类似于北宋的时候,河北没有燕云十六州,简直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。
哪怕今年幽州的地皮都被打烂了,暂时没有余力再发动战争,不会出事,明年后年还不是想来就来?
而且袁熙之前和袁谭,也谈不上有什么放不下的恩怨。袁熙在袁绍三个儿子里还是比较识时务的,他一直只是希望大哥三弟停战。
他名义上承认三弟、承认父亲遗命,但实际上三弟让他出兵打大哥,他也没派兵。这样的历史态度,让袁谭接纳他毫无压力。
所以,最后归结起来,袁谭是否能救袁熙,麻烦不在政治态度上,而是实力上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