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723章 张美人……生了!(1/ 2)
满朝文武听到了寇季此话,一脸狐疑的看向了他。
寇季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,淡然笑道“为了以后能多拿点赏钱,我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找借口让辽国增添岁币……”
武臣们听到这话,一脸振奋。
文臣们中间则有人皱起了眉头。
章得象迟疑道“我们若是找借口让辽国增添岁币,辽国会不会因此跟我大宋大动干戈?”
朱能听到这话,大大咧咧的道“动就动,辽人若是敢跟我大宋兴兵,我第一个请缨,赶去燕云会一会他们。正好,燕云十六州尚有大半没拿回来,我去顺手将它们拿回来。”
文臣们听到了朱能提起了燕云十六州,也就没有反驳朱能的话。
朝廷既然已经拿回了燕云十六州中的五州之地,那就没有理由让剩下的地方继续留在辽人手里。
以后少不了要兴兵,将剩余的地方拿回来。
此事乃是大势。
大宋朝几乎人人皆知的事情,文臣们不可能装作不知道。
“燕云的战事,以后再说,官家既然都走了,那我们也散了吧。”
吕夷简宣了一声。
满朝文武三三两两的离开了皇宫。
散朝以后。
满朝文武各自回府,开始度起了年假。
各家各府,互相奔走着采买东西、遣散仆人。
一直忙活到了除夕夜。
满朝文武再次齐聚在了宫内。
宫内的夜宴,前所未有的盛大。
赵祯不仅邀请了满朝文武参与今年的宫廷夜宴,也邀请了汴京城内六十岁以上的老翁,到了宫里参加宫廷夜宴,一些腿脚不灵便的,不便于入宫的,赵祯也派人送去了一壶酒、三斤熟肉。
普天同庆的场面,一直持续到了正月十五。
在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最后一次狂欢过后,汴京城終于回归到了往日的平静中。
只不过。
大宋朝却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以后,彻底的热闹了起来。
最热闹的就要属军中。
正月初八的时候。
有海边的渔民,赶赴千里,赶到了汴京城,状告海边的知县衙门,纵容海贼为祸,坑害当地百姓。
赵祯盛怒。
他去岁入京的时候,可是当着全汴京城百姓的面宣告过,但凡是犯大宋百姓的,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将其诛灭。
如今有人不远千里的到汴京城告状,赵祯自然不能容忍。
于是乎。
赵祯大手一挥,一万八千人的虎翼军精锐,全部被派遣出了汴京城,一个个撑着大船,沿河而下,去剿匪了。
在他们离开汴京城的那天,汴京城内所有的百姓,守在渡口高呼万胜。
赵祯向百姓们兑现了他的承诺,百姓们无以为报,只能通过自己无与伦比的热情,回报赵祯。
随着赵祯回应了海边渔民的控诉,各地的控诉也相继传达到了汴京城。
然后汴京城内的兵马,以及汴京城附近的兵马,开始频繁的调动了起来。
河运上有水匪作乱,虎翼军八万多人,全军出击。
出了汴京城,每过一个转运衙门,就有一千多人留下。
等到了入海口的时候,虎翼军将士被瓜分了个干干净净。
不等虎翼军将士们回过身。
他们就已经变成了地方衙门的人。
各地转运衙门,在留下了虎翼军的将士以后,快速的将其分割,分配到了一个又一个衙门中。
他们被化整为零,想要闹事也闹不起来。
虎翼军,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被裁撤了,一点儿风浪也没掀起。
龙神二卫的情况,几乎差不多。
朝廷在调遣兵马赶往各地平灭匪徒的时候,从龙神二卫调离了六万人,从天武、捧日两军中调离了三万多人。
这些人离京以后,就被各地衙门,以各种借口,快速的给分成了若干部分。
等到他们被分派了干净以后。
枢密院出手,组建了御龙卫,同时将剩余了龙神二卫的将士,补入到了天武、捧日两军中。
经过了一连串的调动以后。
汴京城屯驻的兵马,彻底完成了整编。
一万御龙卫在组建妥当以后,由种世衡和寇季二人派人重新操练了一番。
操练完成以后,寇季给他们配备了火枪和火炮。
他们担当起了守卫皇城的重任。
他们也是大宋一支配备上了火枪和火炮的兵马。
由于他们不需要经历战事,所以不需要从邙山讲武堂内抽调学生指挥他们。
天武和捧日两军整编以后,分别迁移了大营,分别迁移到了汴京城以东,以及汴京城以南,坐镇在外。
一连串的变动,也让一些人察觉出了朝廷的一些意图。
但是朝堂上基本上没什么反对的声音。
武勋们一个个窝在家里当咸鱼,不可能发声。
寇季、种世衡分别执掌着枢密院和三衙,他们是此次改革兵制的参与者,也不可能发生。
他们不发声,朝堂上其他人也不敢发声。
只有军中有一些反抗的声音流传出来。
但是被他们的上官告诫了一番以后,一个个皆闭上了嘴。
能留在军中的,自然是朝廷保留下来的。
他们在此次变动中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,帮那些被裁撤的兄弟们叫一叫屈就行了,却不敢跟朝廷作对。
汴京城的兵马整顿完了以后,大宋各地兵马的摸底情况也接近了尾声。
大宋各地兵马摸底情况完成以后。
出现了一个让人十分愕然的局面。
大宋百万兵马中,能打的兵马居然有八十万之多。
只不过其中四成在禁军,另外六成居然是厢军。
赵祯在知道了此事以后,哭笑不得的郁闷了好几日。
在赵祯和寇季准备对汴京城以外的兵马出手的时候,汴京城以外的兵马也收到了风声,各地兵马隐隐有些动荡。
正当各地兵马准备反抗赵祯和寇季二人改革的举动的时候。
赵祯和寇季二人却并没有下达裁军的命令。
而是开始给军中的一部分将领、校尉授官。
其中被朝廷定为三品的四个大将军职,最引人注目。
一连串的封赏过后,军中的大部分将军、校尉,被他们收买了。
军中的将军、校尉们,配合着各军中的监军,轻易的就将各地兵马的动荡安抚了下去。
然后就是一个字。
调!
各种调!
各种稀奇古怪的调令,各种闻所未闻的调令,相继出现在各军中。
往往将士们在接到了调令,赶往下一地的途中,新的调令就会出现在他们手里。
伴随着调令出现的,还有一些军令。
调令调他们行军,军令则是用来分割他们的。
总之,一连串的调令和军令,彻底将大宋朝所有的兵马调动了起来。
也彻底让大宋朝所有的兵马晕了头。
为了应对将士们在行军途中的消耗,朝廷可是出了一次大血。
国库的钱财足足耗去了三成。
各地常平仓内的粮食也耗去了一成。
要知道,现如今的国库,可不是以前的国库。
经过了扩建,国库前所未有的庞大。
里面存储的钱财,也前所未有的多。
三成钱财,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。
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消耗。
朝廷出了一次大血,收获到的成果也是喜人的。
各地的兵马在不断的调动中,完成了整编。
等所有的将士们反应过来以后,已经出现在了新军当中。
成为了新军的人。
将士们连闹事的机会也没有。
到了新军中,放眼望去,大部分都是陌生人。
他们很难聚拢在一起闹事。
将领、校尉、监军等人,为了避免他们闹事,没日没夜的操练他们,他们也没有那个闲工夫去闹事。
总之,当大宋所有人都知道了朝廷要做什么的时候。
朝廷已经把能做的都做完了。
熟悉的风格,熟悉的套路。
让许多熟悉寇季的人,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他头上。
不宣而办,先斩后奏,是寇季寇枢密最常用的伎俩。
此次兵马改革当中,如此伎俩多不胜数。
寇季寇枢密,显然是此次兵马改革中,最大的黑手。
一些得了好处的将士,自然念着寇季的好。
一些在禁军中混高额俸禄,却被发配到了地方当地方兵马的将士,自然是四处抹黑寇季。
于是乎寇季的名声出现了两极化的分歧。
有人说寇季英明。
有人赞寇季心黑。
寇准在得知了军中近数十万将士骂寇季心黑的时候,大醉了一场。
似乎是放下了什么天大的心事。
那些个吵着嚷着要提防寇季功高盖主的人,一个个也闭上了嘴。
然而。
这一切的一切,寇季都没时间去在意,因为他被赵祯留在了宫里。
后宫。
凝香殿。
赵祯背负着双手,在殿内焦急的转着圈圈。
寇季坐在一旁,一脸无奈的看着他。
“官家,臣留在后宫里,合适吗?”
赵祯脚下一顿,哼哼道“你都在后宫里住了两日了,现在说这话有用吗?”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